第07版:职工

深山探“铀”人

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张阳

本文字数:1244

■探矿队员和地质专家在野外一起研究钻探岩心 韦思兵/摄

  “叮叮叮……”夏日清晨时分,天还未亮透,岭南的一处深山密林里,已响起了地质锤敲击岩石的声音,这是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铀资源探矿小队正在野外作业的场景。 

  铀矿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,主要被运用于核能开发与研究。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,我国就组建了第一批铀矿勘探队伍,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也在那时成立。六十多年来,一代代核地质人辗转大半个中国,用双脚丈量出祖国铀资源的厚度,为我国铀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如今,新一代地质人继续肩负起这一神圣使命。

  铀资源探矿小队

  全院唯一的“秘密部队” 

  90后小伙孙田是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铀资源探矿小队的一员。从参加工作起,孙田就一直待在该队。时间荏苒,十年前那个青涩腼腆的大学毕业生,如今已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团队负责人。

  “我一直很庆幸当初选择了地质专业,让我见识到石头竟然如此美丽,地球构造竟然如此神奇,矿产资源竟然如此重要……”孙田不由感慨道。

  与普通矿种不同,铀矿勘探工作非同寻常。找矿区域地处粤西北大山深处,铀资源探矿小队的队员经常一去就是大半年。由于保密要求很高,很多同事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,甚至连家人也不清楚他们的具体位置。“我们成了全院唯一的‘秘密部队’。”孙田说,“就像潜艇那样深潜海底,完成好我们的使命。”

  带着对家人的思念,他们常年扎根于岭南的崇山峻岭间,风餐露宿,为国找矿。

  全员淋成“落汤鸡”

  样品一件也没被淋湿

  每天一大早,找矿小队就要爬山涉水半个多小时赶到工作区,通过敲击岩石观察矿物成分来判断所在区域的成矿条件。多年来,队员们早都练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哪种岩石含矿,一看便知。

  可是找矿并没有这么容易,几乎所有矿石都深藏地下几十甚至上百米,出露的岩石只能供参考,要想找到矿带,只能下苦功夫、用土办法,没有捷径可走。

  铀矿勘探有着极其复杂的工作程序,包括区域地质调查、普查和详查、揭露评价、勘探等相互衔接的阶段,同时还伴随一系列的基础地质工作,如地形测量、地质填图、原始资料编录、岩石矿物鉴定、样品的化学和物理分析等。

  即使铀矿床找到了,也不代表就具有开采和进行工业利用的价值。所以铀矿勘探工作要求极为严苛,却又很难出成果,可是孙田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,并且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地质科学技术进步奖。

  今年入伏后,探矿小队几乎全体出动实施挖槽采样工作。天气炎热,蚊虫袭扰,队员在山上一干就是一天,午饭就简单吃点携带的干粮。有一次,本来一切工作都很顺利,可就在采完样准备下山时,天气突变,刚才还是晴空万里,此时却暴雨倾盆。如果继续留在山上会很不安全,孙田当机立断,决定立刻下山!本就崎岖难行的山路变得湿滑,稍有不慎人就会跌倒,况且,每个人身上还背着刚采完的样品,下山变得异常艰难。

  让孙田感动的是,每个队员不顾自身安危,紧紧地把样品护在怀里,下山后人人变成“落汤鸡”,狼狈不已,样品却一件也没被淋湿。

  “前辈的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发扬,前辈的夙愿需要我们去努力完成。作为新时代核地质人,我们责无旁贷。”孙田如是说。

分享到微信
使用"扫一扫"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南方工报社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
地址 :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
电话 : 020-83882464
手机版
南方工报职工 07深山探“铀”人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张阳2023-07-31 2 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